還是古城區中心

這幾天,在寧波一傢論壇上,關於鼓樓在寧波古時候是個什麼樣的存在的話題,引起瞭很多網友的站隊爭論。有人說,鼓樓是古城門;有人卻提出瞭截然相反的看法,理由是鼓樓位於古城區中心,不可能是城門。


原標題:還是古城區中心

清曉遙聞清角長,何人聽撒不沾裳。卻憐萬裡南飛雁,錯認江城是故鄉。——陸寅《慶春曉歌》

這首詩,寫的是杭州慶春門。初讀此詩,記者腦海裡浮現的,便是那古韻凝結、斑駁蒼涼的雉堞、城磚,和那身披鎧甲、按劍四顧的古時將領。雖是江南人,心中卻對古城墻有著莫名的向往。

和記者一樣,寧波人對古城墻的情結是濃厚的。盡管現存的古城墻並不多,市民們在說話時還是經常會提到 “東門口”、 “西門口”、 “南門”、 “遊六門”這些詞。

這幾天,在寧波一傢論壇上,關於鼓樓在寧波古時候是個什麼樣的存在的話題,引起瞭很多網友的站隊爭論。有人說,鼓樓是古城門;有人卻提出瞭截然相反的看法,理由是鼓樓位於古城區中心,不可能是城門。

古時鼓樓,何等存在

老寧4G遠端監控行車紀錄器波人:是城門

新寧波人:位於城區中心,非城門

黃先生(化名)是一位新寧波人,他對寧波的歷史十分感興趣。幾天前,黃先生和一位六十多歲土生土長的老寧波,就鼓樓古時到底是不是寧波的城門發生瞭爭執。老寧波說:“鼓樓是寧波古時候的老城門。”

黃先生不由得產生疑惑。如果鼓樓就是城門,那麼鼓樓應該是在城區的邊緣位置。可是根據他的瞭解,古時期,寧波的城區范圍就應該是:長春路——靈橋路——和義路——永豐路——望京路這一圈以內,鼓樓分明在這一圈居中的位置。既是城門,怎可能在城區的中心?

一個老寧波,一個新寧波人,兩人爭論瞭很久,誰也說服不瞭誰。最後,老先生見無法說服黃先生,就搖著頭走開瞭。

黃先生回到傢後,百思不得其解,把心頭的疑問發在瞭網上,並且@錢報寧波城事,想要弄清楚,鼓樓在古時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。

由此,4鏡頭行車記錄器記者請到瞭寧波市文保所的徐炯明所長,來解答黃先生的疑惑。

寧波雙城記

鼓樓既是內城子城的南城門

又是外城羅城的中心

聽到記者的提問,徐所長愣瞭片刻,隨即反應過來,不由笑道:“其實黃先生和那位老寧波說的都沒有錯。”

既是城門,又是城區中心,怎麼可能?見記者一臉疑惑,徐所長補充,“要註意區分子城和羅城的差別,也就是內城和外城。”

古時的城市,大多有內外城之分。古時寧波的內城叫子城,是寧波當時官衙行署所在的地方;而外城又稱為羅城,是老百姓居住生活的地方。“一方面,鼓樓是子城的南城門,那位老寧波人說得不錯。另一方面,黃先生所記得古城區范圍,也分毫不差,鼓樓的地理位置,確確實實在羅城的中心。”

說到這裡,徐所長站起來,從身後的書架上找出一副繪制於清朝嘉慶年間的《寧郡地輿圖》。他介紹,這是迄今發現的最早且最為詳盡的寧波(鄞縣)城廂地圖,它將城廂內的水陸交通要道都作瞭交代,又以散點透視法立體地描繪瞭主要建築的外觀形式。

在這幅地圖上,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鼓樓的地理位置。在古城墻與六座城門之間,寧波古城以鎮明路為中軸線,以中山路為橫軸線,四周高大雄壯的城墻連接六座城門,將整個寧波古城包圍起來,形成一個圈,鼓樓就在中間。

這六座城門的名字,大傢一定不陌生,分別為和義門、長春門、靈橋門、永豐門、望京門、東渡門,也就是黃先生口中的老寧波城區邊界范圍。如今城門雖已被拆除,但名字卻作為路名留存下來,分別是和義路、長春路、靈橋路、永豐路、望京路和東渡路。

“寧波的子城,大概就是在如今鼓樓步行街和中山廣場一帶。在《寧郡地輿圖》上,我們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子城內寧紹道臺府、演武廳、經歷司等官衙行署機構,鼓樓是其南城門。”

雙城和鼓樓的歷史

始建於唐代,元代曾摧毀

現今鼓樓為民國時重建

徐所長介紹,寧波古稱明州,自秦漢時期就已有城市出現,然而,築城卻是唐代長慶元年(公元821年)的事。

寧波先有子城,再有羅城。時任明州刺史的韓察,將明州治遷移到三江口,又主持修築瞭小型城市,後來被人稱為子城(內城)。考古發掘也證實,唐代子城的位置,大致就在今鼓樓步行街范圍,南起鼓樓,北至今公園路,東起現軍分區內,西至呼童街,略呈長方形。

唐乾寧五年(公元898年),明州刺史黃晟為“ 絕外寇窺覦之患,保一州生聚之安”,又興建瞭羅城(外城)。羅城城墻的東、南、北三個方向依奉化江和姚江而建,在西面又挖掘瞭一條護城河,就是現在的北鬥河。如此,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河道將寧波古城防禦起來,四面臨水,易守難攻。

寧波老城,就此基本定型。

唐朝以後,歷朝對寧波的城墻都進行過修繕。到瞭元代,城墻被拆大貨車行車紀錄器推薦除,60多年後又重建瞭城墻,置東渡、靈橋、長春、望京、永豐、和義六門。

而子城卻一直沒有恢復,隻留下瞭一個子城的南城門,也就是鼓樓。

元末,鼓樓毀於大火。現今的鼓樓是民國年間重建的,風格中西合璧,城墻中是拱形的門洞,公園路穿門洞而過,城上則是三重簷牙高啄的城樓,城樓上又有長方體的四面鐘樓。

寧波古城墻的消失

1920年始拆城造路

至1931年,幾乎全部拆除

1920年春,當時的鄞縣縣政府向省裡及有關單位報告,建議成立寧波市政籌備處,提出瞭拆大車專用行車紀錄器城造路的議案。

1923年,拆除瞭6個城門的甕城。1924年,又拆除瞭靈橋、東渡兩個城門。

1927年,當時的寧波市政府成立,開始大規模拆除城墻。

到1931年,有著1033年歷史的寧波古城墻,除留下破舊的慶雲樓和鼓樓外,已被全部拆除,在城大型車行車紀錄器墻的城基上,建起瞭環城馬路。

所以當我們外出旅遊,見到西安古城墻、南京古城墻、平遙古城墻,甚至離寧波不遠的臨海古城墻時, 大可不必感到遺憾。寧波作為歷史悠久的古城,也曾經有過我們自己古韻凝結、斑駁蒼涼的古城墻。有形的古城墻雖然早已不復存在,但無形的古城墻,卻依舊還在寧波人的心中矗立著。

所謂寧波古城墻,對如今這座現代化的活力四射的港城來說,隻是一段遺失的記憶,或者說歷史中的風景罷瞭。
arrow
arrow

    uui806m6q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